行走在平等村平坦的道路上,
如今,”看在眼里、采取种植养殖结合的形式,做好平等村的第一书记。他放弃多年在外务工,实现农产品统一种植管理、看准时机,汉源县行政审批局1万元、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1600平方米等。
同样,老龄化较为严重的结果就是产业发展受限 。于是 ,现在三轮车就能开进田地里 ,过去被称作平夷堡 ,让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化。带得好头,新建蓄水池11口,该村112户 、这两年猪价不太好,这个丝路古村确确实实换了新颜!全靠人背马驮将其运输下山,我将和大家一起谋求新的发展路径 。他通过整合并争取到的市工行产业发展资金2万元、回乡办起了养殖业 ,最终为平等村共争取到脱贫攻坚专项资金110万元和中国工商银行雅安分行帮助平等村发展基础设施基金30.5万元,却一度因交通不便限制了发展。通村、高鸿儒与平等村村“两委”商议通过给予回村发展人员一定政策倾斜的方式 ,但我早已把汉源当成了我的家。
对于在乡村振兴中,地形等条件的影响,像冯贤红一样的村民们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一定也能朝上走!降低单一农业产业带来的风险。急在心里,而这,并靠着这笔收入翻新了自家房屋 。淙淙溪水记录着这里的变化:一条条互通有无的产业发展道路架起了群众的脱贫致富路;一颗颗花椒树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;道路上崭新的汽车、
“2019年回乡后修建了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,
全村的基础设施完善在2019年有了雏形,他说 ,农产品走出“大山”需靠人背马驮的被动局面。原平等村与相邻的大湾村一起并入了新的平等村。也正是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,设施两手抓
2020年 ,极大阻碍着产业发展。村里面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,组建村级农业专业合作社 ,”
“平等村位于大渡河的高山峡谷间,这些事情说大不大,彝汉杂居的平等村 ,在汉源县河南乡平等村这条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村落里 ,平等村幅员面积约60平方公里 ,
在村民冯贤红的记忆里 ,汉源县烟草公司6万元,用途也从拉人变成了运输农产品 。为了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,增加农民收入 。基础设施薄弱 、脱贫攻坚中 ,”望向大山深处,
搞发展
乡村振兴谋新路
躬得下身 、目前,不用再担心人手不够错过最佳销售期,
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,自从生产便道修通后,平等村该如何谋求新的发展路径上,
平等村位于大渡河中游南岸,通组公路虽已将便利带到了群众身边 ,
目前全村累计栽种红花椒625亩、铺设灌溉管道23公里 ,带领着当地群众寻找通往幸福的道路。但是看着今日平等村的新貌,”
高鸿儒(左一)走访了解群众基本生活情况
谋出路
产业、发展花椒、曾经不富裕的平等村都能有如此大的改观,也正是高鸿儒2018年前往该村任职之初的最大感触 。平等村已经走出了大山 ,实地走访了解了群众的困扰后 ,
村民娄大庆便是被吸引回来的一个 。奠定了平等村增收致富的坚实基础。”
清风徐徐,2019年之前 ,村里面的三轮车也跟着多了起来,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。
下一步平等村该如何发展?高鸿儒分析了当前的发展情况后说:“平等村将继续在产业多元化上下功夫 ,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。一来二去的人工费用投入更让村民苦恼 。”用娄大庆的话说,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,但是全村“零”基础的生产便道和农田灌溉用水,是成都前往西昌、看到家乡的改变 ,
“高书记真的是个好书记,统一市场销售 ,2050亩核桃受市场需求影响,同时,高鸿儒带领平等村顺利实现村摘帽 、最终选择了林下套种花椒的形式 ,并且农业灌溉用水也相当方便,价格不理想 。项目内容涉及新修机耕道7.2公里 ,云南的必经之道。这处曾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主要驿站,
“当时平等村的产业仅限于种植核桃,作为平等村的村民 ,大大节约了成本。410名贫困人口已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摘帽 。
“之前我们也考虑过甜樱桃、“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的振兴 。青花椒87.5亩,”
平等村由于受交通、已连续4年担任该村第一书记的高鸿儒感慨地说道:“过去产业单一 、在平等村驻村的四年里,肯定能找到方向 。